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5|回复: 0

好的手术医生标准

[复制链接]

0

好友

0

精华

68

积分

注册会员

UID
14
主题
6
回帖
2
医德
85 点
注册时间
2025-5-22
最后登录
2025-9-6
阅读权限
20

发表于 2025-5-22 21:4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什么叫好的手术医生?
关于这个问题,我想起三十年前,我们大内科主任、赫赫有名的"八大金刚"之一孙永刚教授的说法。
他当时参加了一次手术纠纷病例讨论,是一位年轻女性,死于简单的阑尾炎手术。关于死因有种种推测,如麻醉意外、神经系统并发症、猝死等等。孙主任则叫来家属重新问病史,并在尸体上做查体。结果发现患者有产后大出血史,产后长期性冷淡,月经减少,体毛(眉毛腋毛阴毛)大量脱落,乳房萎缩等。当即结案,患者有席汉病,手术应激,诱发垂体危象导致死亡。
这种基于病史追究和严谨逻辑的结论令所有医生拜服。
孙主任在这件事后,对我们发表了令我记忆深刻的观点:
一个好的外科医生,应该具有三种能力,术前精确的诊断和评估、术中随机应变和术后严密观察,缺一不可。不能做手术匠,有的人只要患者签字,连脑袋都敢割(原话)。
我来解释一下孙主任的观点。
一、术前的精确诊断和评估能力
首先是手术本身疾病的诊断。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梁启超的肾切除术,术前X线上见肾脏有一个黑点,疑诊恶性肿瘤,结果术后证明不是。这个案例是受限于当时的设备水平,协和的处理未可非议。但类似的术前诊断错误导致的错误手术在今天非常不罕见。
其次,患者是一个整体,手术的结果并不仅取决于手术疾病,也取决于并存的疾病。如上案例,病人的阑尾炎手术至为简单,但术前没能诊断出席汉病,导致悲剧。要求外科医生诊断出席汉病也许是苛求,但系统的问病史和查体是每个医生的基本功,如果问出了上述的病史,查出了相关的阳性体征,则诊断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再者,术前各种并发症风险的评估,是最容易忽略的。如:感染风险、心血管风险、卒中风险、急性肾衰竭、肺部感染、营养风险、血栓和出血、跌倒等等。能把这些风险全部周密评估到,并且均有应对的预案,对手术医生是巨大的挑战,决不是简单的事。
二、术中随机应变能力
这种能力是不言而喻的,不需要解释。
三、术后严密观察能力
手术做完了,做的也很完美,决不代表患者就一定有好的结果。患者不一定倒在手术台上,却很可能死于术后观察的疏忽。一例,腹部手术,术后患者诉疼痛,医生想当然以为是术后正常现象,仅予止痛治疗。患者慢慢不叫痛了,护士发现患者神志不清了,血压垮了。原来是发生了术后大量内出血,医生没有做详细的查体,漏诊了。
又一例,普通骨折手术,术后三天后,家属因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建议医生听一下肺部,结果听到满肺啰音,再一照CT,已经白肺。手术医生不戴听诊器,术后查房不常规听诊心肺,会遗漏危险病情的多种警示信号,亦会导致手术成功,患者身亡的悲剧。
除了这三种素质外,我还想补充两点:
四、终身学习的能力
这不光外科医生,内科也一样,凡医生,都要终身学习,努力跟上时代。
我院前段时间开展了全覆盖的严重过敏反应+心脏骤停+支气管痉挛的急救演练,有些老医生对严重过敏首先想到的还是激素、非那根之类,而不是肾上腺素。这就是不学习的结果,真碰到严重过敏反应,极可能致命。现在大家都知道了,首选肾上腺素大腿外侧肌肉注射(而不是皮下注射)。
手术快速康复、围术期预防感染策略、营养干预、备皮…如果还是坚持老一套积习陋习,就永远成不了优秀的现代外科医生,手术做的再好也没有用。
五、与生俱来的仁慈
这个回顾一下刘某峰和肖某事件可也。
做为手术医生,尤为重要的是严格把握手术指征,不能为了练刀或发论文或业内排位而扩大手术适应症。
这是手术医生仁慈的底线。
没有这种慈悲心肠的医生不可能是好医生,这也是古人所谓"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"的深意所在。

手机版|小黑屋|医生网 ( 苏ICP备17042338号|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2628号 )

GMT+8, 2025-10-7 12:00 , Processed in 0.015936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客服:kf@yisheng.cn

Copyright © 2025 医生网. 已运行: 000 小时 00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为用户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,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,如有侵权,请权利人联系kf@yisheng.cn删除,谢谢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