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7|回复: 0

妇产科医生因为网暴坠楼,留给丈夫的遗书让每一个人都痛心

[复制链接]

0

好友

0

精华

55

积分

注册会员

UID
17
主题
5
回帖
0
医德
67 点
注册时间
2025-5-24
最后登录
2025-8-14
阅读权限
20

发表于 2025-8-9 16:12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以前有句老话:有理上法院,无理去骂街。

现在却变成了:有理上法院,无理发抖音。

邵医生,今年57岁,生前是河南省周口市六医院的妇科主任,从医30年的邵医生口碑很好,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她已经是两个孙子的奶奶,再过几年她就要退休了……

7个月多前,三个抖音账号频频向邵医生发难,咒骂、诽谤、诬陷,还有更多不明真相的人泼来脏水。2025年8月1日,做完六台手术后,极度疲惫和无助的邵医生,跳楼了。

临死之前,邵医生匆匆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三件收尾工作: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告别视频;与可爱的孙子孙女打了一个视频通话;给相濡以沫的丈夫留下一封遗书。

邵医生在遗书里详细讲述了三起医疗纠纷的前因后果,希望丈夫能帮她正名。


邵医生曾荣获“河南省优秀妇产科医师”、“周口最美医生”等荣誉。邵医生有她热爱的工作、家人和名誉,却扛不住医闹和网暴的双重夹击,最终舍弃了她所有的热爱。

在她死后不久,三个网暴她的账号突然下架了所有内容。

三个账号背后,是什么样的人?他们和邵医生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?非要致她于死地!

在第一起纠纷里,一名22岁的产妇,因为羊水栓塞,邵医生为了确保产妇母子的平安,充分跟家属沟通协商后,家属同意并签字,切除了产妇子宫,保住了性命。

羊水栓塞有多危险?我查询资料后得知,羊水栓塞在现代医学里,是一种罕见又极其凶险的产科急症,全球死亡率高达60% ,据说刘强东的妹妹就因为羊水栓塞没抢救过来。可见如果抢救不及时,或者医术不够精湛,再多的钱都可能救不了患者的命。

刚从鬼门关抢救过来的产妇起初还很感激邵医生,可是架不住家属重男轻女又爱财如命,他们不甘心花50万元娶来的媳妇,才生了一个女儿,还想再要个男孩,但是子宫没了还怎么生。家属想推脱责任和转嫁成本,要求医院和医生赔偿100万,没有得逞,家属便发帖到网上,发泄情绪,指控医生过度医疗。

在第二起纠纷里,因为胎儿较大,医生多次告知家属和产妇,顺产可能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,为了保险起见,邵医生建议进行剖腹产。无奈产妇夫妻执意要顺产,并承诺自担风险,也签署了风险同意书。哪知道,邵医生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:产妇子宫破裂,胎儿死亡,但总算保住了产妇的命。事后家属不认账,找医院赔偿,医生多番解释,医院多番协调,都没用,最后建议家属走司法途径。家属不相信医院,也不相信法院,却寄希望于煽动网络舆论能给他们带来一个想要的结果。

在第三起纠纷里,一个孩子两岁后被确诊为脑瘫,家属未进行任何第三方医疗鉴定,怀疑是妇产医生手术失误导致,迁怒于医生,医院拿出了当时完整的手术记录,家属不认可,认为医院篡改了记录。

三起纠纷的家属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视频,起初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,后来三个账号取得联系,相互抱团,一起合作,他们举着揭露黑暗和维护正义的旗号,影响渐渐变大,很多怀有其它目的水军也开始转发和炒作,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道德绑架邵医生。

熟悉邵医生的人,怎么也想不到,一个善良、温暖、医术高明的医生,就这样被医闹和网暴逼到了走投无路。

邵医生死后,很多得到过邵医生救治的患者在她社交账号里留言,言语间充满了遗憾、感激和愤怒。



邵医生的死,值得全社会去亡羊补牢。

1、医闹就像一块贴在文明社会的牛皮癣,铲除不掉的原因是什么?会哭的孩子有奶吃,有人发现了商机,医闹成本低,风险小,只要脸皮厚,“闹得越凶,赔偿越多”。特别是有了互联网的助推后,医闹成本更低,传播更快,影响更大。

2、网暴容易,维权难。连续7个多月,邵医生被网暴一步步推向了深渊。期间她曾试图通过社交媒体解释和辩护,也多次给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,还曾两次报警希望得到帮助,都无济于事。为什么善良的人往往被伤害最深?就像武汉大学图书馆骚扰事件里,老实本分的肖同学被人诬陷,结果前途受阻,精神崩溃,家庭破碎。

3、网络戾气重,有些网络看客看热闹不嫌事大,对事件真实性分辨不清,容易信谣、传谣。而有些善于伪装的博主,借机卖惨,博取同情,企图通过获取流量,将自己打造成网红。

4、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不信任感,一是缺乏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,二是对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风险性认识不足。这就容易导致只要治疗结果没有预期好,就先入为主地将责任推给医生和医院。

在网络世界里,人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,又可能随时沦为受害者。邵医生的死,是对医闹和网暴的无声控诉。她的悲剧,不能重演。如果我们不能站出来为善良的人说一句公道话,善良只会越来越少。

可查到的全国检察机关数据显示,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,全国利用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335件,嫌疑人1569名。这么多情节严重的“键盘侠”躲在屏幕后面,披着虚拟的马甲,从他们嘴里吐出的每一句恶语,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受害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无论要化解医患矛盾,还是消除网络暴力,需要全社会多方共同努力,任重道远。

首先,医生要提高沟通能力,多点耐心、真心、同理心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给患者解释清楚病情和治疗方案。

当然,患者也要多一份理解和信任,并且能够客观、理性地看待治疗结果,千万别一言不合就上网宣泄。

网络平台也应该对发布的内容和评论加强监管,提升技术水平,对不实、不当、恶意言论要及时过滤和删除,杜绝网暴发生。

在此,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,患者有合理表达诉求的途径。同时加大整治网络暴力,严查发布不实内容的账号,严惩造谣惑众的人,让作恶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为用户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,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,如有侵权,请权利人联系kf@yisheng.cn删除,谢谢。

手机版|小黑屋|医生网 ( 苏ICP备17042338号|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2628号 )

GMT+8, 2025-8-17 14:08 , Processed in 0.020169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客服:kf@yisheng.cn

Copyright © 2025 医生网. 已运行: 000 小时 00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