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1|回复: 0

中国医生的整体水平比较差吗?是的

[复制链接]

0

好友

0

精华

22

积分

新手上路

UID
18
主题
2
回帖
0
医德
31 点
注册时间
2025-5-31
最后登录
2025-6-19
阅读权限
10

发表于 2025-5-31 17:25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张煜医生常常在社交平台上抨击中国医生“道德水准低下”。

我是不认同的。

我认为中国医生主要是专业素养、专业能力不行。

其实,无论是什么职业,什么教育背景,道德水平肯定是跟整体社会差不多。

如果说中国医生道德水平整体性比中国普通人低,这点是毫无道理的。

但中国医生的职业素养,专业能力,整体性较差,这点是肯定的。

在过去,我们对医生的能力水平要求不高时,中国医生还是被认可的。

现在是,大家对医生的职业素养,专业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。于是中国医生就显得格格不入了。

这种格格不入,很大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对中国医生的期待较高,但却同时不愿意提升医生的教育门槛、整体待遇,于是制造出了较深的矛盾。

实际上,中国工业水平、中国科技水平,在整体上已经可以算是世界最先进之列。能跟中国比较的也就是美国了。其他国家在“工业水平、科技水平”等方面都差中国一定距离。

整个世界算是中美遥遥领先其他国家。但,中国医疗却没能跟上这个时代步伐。

中国医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通一份子。中国医疗之所以整体落后于中国的工业水平、科技水平,这是中国人普通民众“所期待+所设计”。

因为中国社会并不认为医生有多么的重要,并不认为医疗是多么重要,多么严肃的事情。所以,我们的医生培训质量、医生入职门槛、医生和医疗鉴定标准才相对偏低。

虽然中国普通民众认为医疗不重要,医生不重要----否则怎么会有这样的医生培训体系呢?

但却同时对医疗质量有很高的期待。面对低下的医疗质量,中国普通民众是喊打喊杀。这就是典型的“既要马儿跑,却不给马吃草”!

如果要马儿跑地好,就要给马吃好!


那又如何证明中国医生的“ 专业素养、专业能力不行”-----相对中国工业、中国科技水平?

大家用人均预期寿命、孕产妇死亡率数据来对比,这些数据中国跟美国差不多。甚至孕产妇死亡率,中国还更低些。

这其实反馈: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大,导致很多人得不到合适的医疗照顾;同时,美国妇女权益保障不如中国。

人均预期寿命、孕产妇死亡率等这些数据跟医疗技术水平的直接关联性没那么大;反而更反馈整体生活质量,贫富差距,妇女权益水平等等。

要说明中国医疗的整体水准,其实可以看的东西很多。

比如,流感相关死亡率。

根据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一项流感死亡率研究报告:

中国大陆的数据:
<65岁:每年 每10万 人 0.365
- 74 岁:每年每10万人 7.0,
≥75 岁:每年每 10万人 34.3

如果看中国香港:
<65岁:每年每 10万 人 0.0565
- 74 岁:每年每10万人 1.3,
≥75 岁:每年每 10万人 9.3

如果看中国台湾
<65岁:每年每 10万人 0.0565
- 74 岁:每年每 10万人 1.0,
≥75 岁:每年每 10万人 6.7

如果看日本
<65岁:每年 每10万 人 0.0365
- 74 岁:每年每10万人 0.4,
≥75 岁:每年每 10万人2.9

如果看韩国
<65岁:每年 每10万 人 0.0365
- 74 岁:每年每 10万人 1.0,
≥75 岁:每年每 10万人6.6

如果看新加坡
<65岁:每年 每10万 人 0.265
- 74 岁:每年每10万人 4.2,
≥75 岁:每年每 10万人16.1

我们可以发现,就数据来说,日本的流感死亡率是最低的,中国大陆比香港、台湾都要高很多。

这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差距,也跟疫苗接种等等因素有关。

然而,中国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下,不恰恰是因为中国医生的宣传结果吗?(不需要我再去抓流感疫苗接种率的数据吧)

鼓励公众接种流感疫苗,这本身就是医生应该的职责呀。

数据来源:Iuliano AD, Roguski KM, Chang HH, et al. Estimates of global seasonal influenza-associated respiratory mortality: a modelling study. Lancet 2018; 391:1285.

如果认为流感相关死亡率不足以反馈问题。

还可以看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差异。

来自中国自己的研究报告显示:

中国急性心肌梗死(AMI)处于全球较高水平 。

1985至1994年间,与参与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研究的其他20多个国家相比,北京市的冠心病发病率处于末尾水平,但病死率却处于前列 。

据MONICA后续研究报道,与欧洲国家相比,2010年北京市的冠心病的病死率依然较高 。2005年以来在27国开展的PURE前瞻性研究为AMI病死率的国家间比较提供了新的数据。

PURE中国研究显示,2005至2019年我国12个省市城乡居民AMI 的1年病死率为27.48%~29.88%,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(30%),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(10%)

文献来源:《2015至2019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患者病死率分析》,中华心血管病杂志. 2024 Dec 24;52(12):1405-1411. doi:
10.3760/cma.j.cn112148-20231208-00486.

众所周知,中国病人的看诊速度是很快的。急诊科就诊速度也很快。

急性心肌梗死是非常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的疾病,早一点的高质量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。按理来说,中国病人既然看诊速度快,那病死率应该偏低呀。

但实际上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就是偏高。

这不能反馈中国医疗的整体素质差吗?

能!

客观的说,中国整体社会发展水平,科技发展水平,是很高的。

从人均预期寿命,人类发展指数、中国专利数量、中国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数据等等都可以看出来。

而中国医生,中国医疗所体现的水平,相对这些是严重不匹配的。

中国医生,中国医疗就是扯后腿的那个。

中国工业、科技水平已经很先进,但医疗在拖后腿


之所以扯后腿,我不认为是中国医生的道德水平,而是中国医生的专业素养、专业技能偏低有关。

如果还有人不服气。

我再来举一些例子。

有朋友反馈说:每次妇科检查,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,几乎所有医生都会说她有宫颈糜烂。


然而,宫颈糜烂其实是宫颈的正常生理现象,并不是疾病。教科书早就改写了,但大多数中国医生就是更新不了自己的知识。


类似的问题还有:

儿童常见的风湿病-----IgA血管炎;在中国曾经叫“过敏性紫癜”。

但实际,国际医学界早就认为IgA血管炎跟“过敏”无关。真正跟过敏有关的是皮肤小血管炎(CSVV)、血清病。尤其是血清病是经典的药物过敏性疾病。(参考《跟IgA血管炎(过敏性紫癜)易混淆的皮肤小血管炎病变是怎样的疾病?》)

然而,我们的教科书迟到最近版本才更新疾病名字。但仍没有把皮肤小血管炎、血清病等之间的区别说清楚说明白。

而我们的医生里,绝大多数仍以为过敏性紫癜(即IgA血管炎)是过敏所致,仍把CSVV、血清病跟IgA血管炎混淆。

实际上,还有很多很多例子可作证。

比如,中国人的各个癌症的总生存期(OS)水平如何?(OS是指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到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,是评估癌症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核心指标)

中国的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预后如何?

中国的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如何?

这些都挺能反映医疗水准。

我们的这些数据在世界范围内是什么水平?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为用户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,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,如有侵权,请权利人联系kf@yisheng.cn删除,谢谢。

手机版|小黑屋|医生网 ( 苏ICP备17042338号|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2628号 )

GMT+8, 2025-8-17 14:10 , Processed in 0.021193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客服:kf@yisheng.cn

Copyright © 2025 医生网. 已运行: 000 小时 00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