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下这篇随笔,并不是为了道德说教。 那些“善恶有报”的道理我们从小听到大,成年人之间,绝对正确的话谁不会讲,实在没必要重复这一套说辞。 而是真心想从实际工作处讨论,为什么一个医生的卓越,最终离不开人品。 一 我们不谈虚的。 因为人品会带来解决问题的专注和定力,会带来良好的团队协作,会慢慢塑造出个人的口碑。 因为有人品的医生,时间一定会是他的朋友。 这个时代,大家似乎对“好人”不以为然,借用《围城》中赵辛楣评价方鸿渐的话,“你是个好人,可是全无用处。”
《围城》(1990)其他行业我并不了解,但一个端正的医生,一个能做到知行合一、心思纯正的医生,一定会是行业里的尖子。 为什么?因为他在道德制高点吗? 不是,因为他对自己忠诚,对自己行医的理念和信仰忠诚。就像一个在心流里的棋手,他不受外界干扰,只关注面前棋局的本质。 这种纯粹只带来道德慰藉吗?不是的,它带来实实在在的诊疗优势,你能够因此简化决策路径,在面对疑难病例时,往往能够比别人更纯粹地直面核心问题。 杰出的医生,每临大事总有静气,而不是受手术室外的种种因素干扰,更加患得患失。 二 同样的,人品带来机会。 这个机会来自行业前辈、来自团队同仁、也来自经你治疗的患者。 我始终认为,人与人间的智识差异并不算太大,很多事情,只是对方选择说穿与不说穿而已。 一个不争功、不推诿、不敷衍的医生,日子久了,大家是能体味出来的,他才会赢得团队的更多支持,经手的患者才会成为他的“传播节点”,信任是医生最最重要的资本,它会在关键时刻带来远超预期的收益。 我相信写到这里,仍有读者会从他的人生中给出许多反例来。 可能这个只顾钻营的医生如今身居高位,可能那个品行端正、专注临床的医生职称却一直上不去。 除了反例,可能更多的是无奈。 守信者的恒心、利他者的定力、纯粹者的洞察,这些固然是好,可在职称晋升和科研指标的拉扯下,如何专注得了? 三 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不能轻飘飘说一句“善恶有报”来应付各位读者。但也因此更加确证,医生的人品并不是一种职业的理应,而是一种人格的选择。 如果天下诸事,都能让人既心安理得又名利双收,不必付出任何代价,那所有人都会争着去做好人。 我只能以自己数十年的从医路,以及在其中所见无数医生的沉浮,姑且论断一句。 人品好的医生确实能走得更稳也更远,无论生前身后。 假使我到了要离开科室的那天,同样也希望可以把它交给到一个品行很正的后继者的手里。 写到这里,同样想对各位读者说,不要为那些人品优秀却不上不下的医生而惋惜,无论未来如何,尽管我相信他们将来的路是更宽阔的,他们此时都已经比旁人提前证得了自己的答案。 因为对他们而说,从医是为了完善人生,而非只是享乐人生。 文字:江行本文转载公众号:江行无题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