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50|回复: 0

患者怒批医生不会看片子:依赖报告还当什么专家?

[复制链接]

0

好友

0

精华

70

积分

注册会员

UID
18
主题
6
回帖
4
医德
103 点
注册时间
2025-5-31
最后登录
2025-9-30
阅读权限
20

发表于 2025-9-6 15:37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01医患咨询场景



当你拿着刚拍的片子走进诊室,专家却说“等报告出来再说”,那一刻,心里是不是冒火?凭什么花高价挂的号,连张片都不会看?网上炸锅了——患者怒吼医生依赖报告,专家头衔成了笑话。

我质疑为何会感到不适时,医生提出可能是血脂稠的问题,并建议我进行血液检验和血压监测;在未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,检查单已经开出,要求我进行一系列检查,并告知我周一再来复诊,挂普通号即可。这简直是浪费时间,挂了专家号却没得到应有的诊断,连核磁共振都不会看,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专家名不副实?”

这不只是老苏的困惑,更是其他患者的共鸣。但真相呢?医生不是不会看,是责任让他们选择更稳妥的方式。

02工作流程



老苏的就诊像一面镜子。网上骂声一片:专家连片都不会看,算什么专家?转院还得重拍,片子成了废纸。临床医生读片能力退化,患者信任感碎了一地。

事件发酵时,医生们站出来了。神经内科的老万资历深,称看片小事一桩,但现在他也只看报告。为啥?怕拿不准。患者容忍度低,说错一点就扣庸医帽子。他苦笑:“等报告是对你我负责。”这背后藏着分工,影像科专攻读片,上百张图像细细琢磨,门诊电脑分辨率跟不上。他们审核签字的报告,具有法律效力——法庭上只认这个。

对此,江苏某大三甲一名外科医生如此说道:“我的读片能力不错,但我也不会细读,只粗略地看一下。因为门诊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影像科的分辨率不能比,好多线性骨折的只有在影像科才能看到,门诊看不到!这怎么能怪我们不读片呢?这就是条件的限制!影像科的图像有上百张,非常细致,各个平面都有,立体的各个角度都十分清晰,他们出具的报告更准确,总比我们用肉眼看的强吧?一句话,等报告出来是对患者负责!”

03医患信任构建



医学教育的短板浮出水面。学生时代影像课学得糊里糊涂,轮转放射科刚入门就换科室。临床病例千变万化,没常练手就忘光。精通读片的医生不少,但门诊节奏快,风险大——天津医生直言:自己看片没法律效应,不敢乱说。标准化带来安全感。两名影像专家审报告,细节零错漏。门诊医生心里有底:报告前大致影像扫一眼,急症绝不耽误。真遇脑出血或骨折,谁会傻等报告?行动早已开始。

患者焦虑源于误解。以为医生不看片是技术差,其实护你周全。依赖报告不是推诿,是双赢选择。影像科更专业,诊断更精准。法律程序护住医患双方,减少纠纷。别再骂庸医了——想想医生们的话:报告出炉再治,错了吗?它让诊断更稳,治疗更准。信任重建从理解开始。 下次诊室遇等待,多份耐心。专家头衔不虚,责任在肩。医疗分工细化,是为大家好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
手机版|小黑屋|医生网 ( 苏ICP备17042338号|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2628号 )

GMT+8, 2025-10-7 11:51 , Processed in 0.016576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客服:kf@yisheng.cn

Copyright © 2025 医生网. 已运行: 000 小时 00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为用户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,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,如有侵权,请权利人联系kf@yisheng.cn删除,谢谢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